close

李雅卿 給孩子的禮物

DSC_0135.JPG 

去種籽學苑以前,老師特地叮嚀:早點來,我們的學校很美,一定要留多點時間。車子一進到烏來,馬上就明白了,那是台北著名的溫泉區,群山翠綠,瀑布沛沛悠悠,沿路櫻花綻放。學校就在山間的「娃娃谷」裡,不過幾排簡陋平房,張目卻見杉木茂盛,高山連綿,我和攝影師都看得呆了。在這麼漂亮的地方上課,教的學的,當能沾上山林靈氣。

 

自在

 

早上九點兩架大巴士來了,學生蹦蹦跳下來。學校遠,每天得花上四小時來回,可是小孩都說沒關係,車上有老師,有播電影,跟同學玩玩就到了。

 

學生到了學校,自願自覺就進課室,導師已在等。這是每天二十分鐘的導師時間,有的導師喜歡打球,大家就一起打球;有的老師愛畫畫,大家就起畫;有的老師房間放滿了標本,養了很多動物,小朋友餵鳥整理盒子很忙。導師是學生選擇的,等於自己決定每天導師時間做什麼,愛跟哪位導師一起。有時候老師小孩什麼都不做,光是聊聊天,就是彼此認識。

 

課室外貼滿了學生的作品,六年級的彥之寫了一首<天藾之音>:

鳥叫   蟲鳴   輕風徐徐吹來   樹葉沙沙響   天藾入耳   人清爽

 

雅如也寫了一首<時鐘>:

時鐘滴答滴答的響,我的頭腦裡只有時鐘。

時鐘 時鐘   請你不要吵,我正在想,如何把你關掉。

 

 自主

 

在種籽,學生可以選課,除了語文和數學一定要上,別的課都可以自由選擇,學校提供三十多個科目,只要時間不相撞,修多少課都可以,通通不修也行。全學校最大最漂亮的光線最好的,是圖書館,學生自由在裡面閱讀;相反老師的行政室,只是窄窄長長的小房間。

 

賴太太帶著一歲多的小孩在校園玩,她的女兒﹑兒子都在學苑唸書:「本來孩子都在外面唸書,有機會參觀學校就喜歡上了。孩子唸國小雖然沒給老師罰,但看到同學捱打就很害怕,其實也不是不好啦,只是我想要種籽的環境,種籽的教學方法,孩子就在這裡思考呀﹑玩呀﹑學呀。連我自己也很喜歡這兒,整個人都放鬆下來。

 

孩子自行選課我也會擔心,但來這裡就是要了解他的學習方式,願意尊重孩子的選擇,放心讓他學。我自己也在學,常常想這樣好嗎?這樣行嗎?但既然來了,就放鬆慢慢學好了。

我這小兒子才九個月就來這兒玩了,他喜歡這裡,學生也很愛他,每星期我就帶他來玩一天。以後會不會讓他唸種籽?還是希望外面的學校也做得好了,就不用那麼遠來上課。」

 

民主

 

種籽學苑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組織:「生活會議」和「法庭時間」。

 

每個星期五,老師學生都會一起開生活會議,大家都可以提出議案,要提什麼新規則﹑修訂癈止既有規則,都可以提出,充份討論後,一人一票決定。小孩很習慣跟人討論事情,知道怎樣聽意見,怎樣表達看法。連學校的安全規則也是師生共同定出來,孩子自己用眼睛﹑身體發現的危險,比大人察覺的還要多,還要細。

 

會議的主席,是上次開會後選出來的,要負責報告學校事務,例如會有人來採訪,圖書館的新活動等。會議還有心情時間,學生老師可自由分享。

 

法治

 

星期一到星期四的中午是法庭時間,老師同學都可以提出告訴狀。校規的說法是「如果我覺得別人讓我不舒服,或是我看到別人違反學苑公約,我可以上法庭解決。」法官是在生活會議中得到過半數票選出來,老師學生都可以,法庭時間有三位法官輪流當值,這三人必須包括老師跟同學。

 

法官會先調查事情,聽聽兩邊的說法,問問證人,然後作出裁決。不滿的可以在三天內再上訴,由另外當值的法官重審。法庭會收集判例,過去的判例包括欺負了人要為對方掃地﹑第二次打人要回家一天﹑盜用別人名字上綱三天不可進電腦室﹑第三次違反交通車規則必須自行到校。

 

活潑

 

午後,我們跟了孩子去上「林老師的課」,林義賢老師是台灣泰雅族的原住民,課程表形容他「上天下地,蓋屋捕魚都在行」。

 

林老師一看見我和攝影師,雙手一振:「來!我們去捉魚!然後烤給客人食!」小孩自由分成兩組,十多人跟林老師捉魚,幾個孩子留下生火砍竹籤。

 

孩子靈敏若猴,一骨碌就爬下山走到河邊,我可是一步一驚心,剛下過雨,山坡地全是濕泥巴,攝影師一不小心就滑倒了,幾經辛苦才到河邊,孩子已脫了鞋子在玩水了。

 

下過雨,河水又冷又急,林老師叫孩子等,自己一個人走到河中央去。只見他魚網一撤,轉眼就抓到魚,隨即放進腰間的小籃子,又走到另一水深處下網,動作非常利落。孩子看慣了沒事兒的,我可是按不著興奮大叫。

 

林老師把抓來的魚兒分成四類,逐一說出漢語和泰雅語的名字。有的魚塗了鹽巴插入竹籤,就可烤來吃,有的得去掉有毒的內臟,學生就自己拿刀子去除。老師一邊把大的魚給最年小的學生,一邊解釋:「這是泰雅族的傳統!最大的給最小的,那小的就可以快快長大!大的要自己學抓魚,小的要多吃營養才會長大!」

 

老師

 

烤魚的味道非常香,學生都去上別的課後,林老師泡了一壼茶聊起來:「現在是有科技了,但到了野外,怎麼生存?這要學!人本身就是一個智慧!不學就失傳了。」

 

林老師高大強壯,一點也看不出原來己四十八了,在鳥來已當了二十七年老師,現住民都搬走了,原來的學校日漸少人,到種籽學苑搬進來,他又再幫忙教:「環保也很重要,學生要學習愛護環境。剛來時都會害怕,用刀子流血就哭,我說哭什麼,去拿藥就好了,就是沒藥,草藥也管用啊!慢慢玩水玩泥巴,都是很自然的事了。」

 

種籽的畢業生都要和老師一起露營三天兩晚,要自己蓋帳篷﹑抓魚吃,捱過了才可有證書.

 

別了林老師,我去上跳舞課。丁凡老師摔著一把長髮,身體隨音樂舞動,學生都跳得很高興,賴太太也買小兒子一塊玩。動作時快時慢,身體熱了,就是連續一刻鐘的快舞,大家也不管動作對不對,就跟著音樂跳起來,汗如雨下,眼睛卻都閃起亮光,心花開了。

 

丁凡老師好像什麼都能,語文﹑童詩﹑美術﹑跳舞﹑電影﹑烹飪﹑英語魔法牌……都能教。她曾經在台灣頂尖的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工作,來種籽當老師,是因為女兒。在<種籽手記>的序言裡,丁凡寫下了女兒蠻蠻的故事。

 

蠻蠻功課不差,總是考十名內,老師同學也相處得很好,但愈來愈不快樂,脾氣變壞,動不動就哭,考試時更是夜夜惡夢。媽媽發現女兒「上課可以無聊到一直喝水壼的水,一次一小口,生命,變成一分一秒的煎熬。」於是就帶她來種籽唸二年級。

 

女兒馬上變得很開心,一年後,丁凡也忍不住撤去研究所的工作,到種籽當老師:「我其實一點不喜歡研究所的工作,非常非常的寂寞不安。但我爸爸覺得唸博士是最低要求,我又有能力,很容易就進了研究所,那投資了這麼多時間,因為錢,因為安全感,我一直沒辦法放棄。

 

我的丈夫也在研究所工作,但女兒跟我們都不一樣,她要的不是我們的東西,我很想去了解她,看她在種籽那麼快樂,我也下決心改變。生命是自己的,不應該害怕,走錯了就改呀!我也進種籽,丈夫嚇一跳很受不了。

 

女兒唸了四年,已經畢業了,我也教了三年,最近還寫一本書關於種籽學苑,翻譯一本過動兒童的書。我現在很快樂,這個星期六我會和女兒去淡水看黃昏,晚上會去參加「藍月亮」舞會,我不要再給任何人管了。I want to live before I die!」

 

種籽學苑是由教師團治校,苑長輪流擔任,這年是教美術的李宜珮老師。李老師非常非常的溫柔,在圖書館訪問時,不時留心小孩的動靜。她盤膝坐在地上一個多小時,動也沒動過,就是因為常常這樣坐著,聽小孩說話。

 

「種籽的老師,每一個都有他獨特的風格,呈現出來給孩子的,就是多樣的風貌。但老師的人格特質再不一樣,都會有山林的氣質,願意把教育當作一輩子的理想﹑一輩子的生活,而不只是一個工作。

 

種籽老師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除了自己的術科專業合教學要求,還要有一門學問或興趣是他的熱情。沒有熱情就教不好,我們不單教文字﹑教知識,還是把那份熱情感染孩子!

我們找老師好難,好難喔!

 

老師要先寫文件,說明教學方法,我們挑選了就請他來學校。孩子就會跟他玩,然後告訴我們:那個誰誰誰可能不適合,他只是要討好我們;誰誰誰很真心跟我們玩,沒把我們當小孩;誰誰誰好假!在玩的時候都是應付我們。小孩的心很真,所以感受到很多東西,這是重要的參考。我們老師也會跟他談,最後討論決定。

 

找好老師是很難,但請到了就會留下來,而且放手給他教,一起在教師團治校。我們老師都很穩定,沒有怎麼走,但孩子人多了,下學期又得請老師了。」

 

專訪創辦人:李雅卿

 

先得告訴你一個不平凡的故事:

一個在政治大學唸法律的女孩,畢業後當了八年記者,曾當上<中國時報>採訪組及專欄組副主任。她結婚生子,本來一切都很美滿,兒子上學卻出現大問題。

 

兒子生活上記性比較差,常常不是忘了手帕﹑就是忘了衛生紙,結果天天給老師打。這孩子怕得很利害,一上學就非常的緊張,小學三年級開學那天,在家一直跑一直叫:「糟糕了,我不知道要落在那個老師手中了!」

 

媽媽去跟老師說,這小孩特別怕打,央求老師別打,結果老師不動手,同學卻眼紅,經常去打小孩。小孩不知道怎麼辦,試過給同學追打,從一層樓跳到另一層,差點沒命。媽媽擔心得不得了,爸爸卻不以為然。一次小孩竟然走去自殺,媽媽受不了,發瘋的打他,一邊狂哭:「你怎麼可以做這種事?」孩子捱打,沒著聲,呆呆看著媽媽,眼神像是說:「你和他們,都是一樣的。」

 

媽媽決定把兒子留在家,自己教,不上學了。這下子爸爸祖母都氣壞了,非常不明白,爸爸和兒子關係嚴重決裂,不得而下,他去了德國唸書,讓媽媽照顧兒子。去了德國,爸爸卻發現教育方法別有洞天,開始改觀,後來媽媽和兒子都去了德國,兒子在德國唸書唸得很開心,完全不一樣了。正當父母都準備好,要送兒子去美國唸中學,不回台灣,兒子卻對媽媽說:「不行,我要回去,我要告訴他們這種教育方式是錯的!」

 

媽媽很愕然,她四十歲了,還沒這十一歲的兒子有勇氣,她和兒子回國,然後全力投進教育改革。兒子還是唸不成台灣的學校,但十五歲就發明了綱上新軟件,組成了國際的電腦公司,成了資訊科技界的神童!一下子,媽媽本來一直要為兒子說對不起,突然全台灣都羡慕她有這樣的兒子。

 

這媽媽就是李雅卿,她在一九九四年和一群家長創立種籽學苑,如今又在台北市北政國民中學推動自主學習實驗計劃。

 

雅卿辦學校的目標,是為民主制度培養公民:「我學法政的,相信民主是最不易腐化,對人的尊重最高的制度,可是這需要的條件相當高。

 

台灣這麼混亂,就是民主沒做好。如果不能教出真正民主的公民:獨立思考﹑可以與人合作﹑有自己的價值觀……其實不能期待社會會變得合理。除非不要民主,走民主這條路,台灣就需要這樣人。」

 

為了教出民主的公民,種籽學苑就從點點滴滴去教學生,包括容許學生自由選課,以生活會議立下校規。雅卿解釋:「容讓學生自主選課,其實是增加他的責任。學校有責任提供課程,可是學生也可以決定要不要上,上什麼,什麼速度什麼方式。

 

另一個概念是私領域和公領域。大家都尊重你的私領域,你在公領域也得遵守規則,生活議會的公約制度就是這樣來的。」

 

雅卿相信老師也同樣享有自由自主,並不贊成對老師教學太多要求:「基本上我相信每一個人來當老師,沒有人要當一個壞老師,所以只要給空間和資源,他會用任何一個方法去把自己變成好老師。

 

我從來沒想過要老師變成怎麼樣,這違反我的信念:人天生就是不一樣的,有自己的風格。學生可以因而看到不一樣的老師,知道人有不一樣,就知道民主是多元化。教師可以自主用自己的方法教,因為這也是民主。

 

不過有些原則是要有共識的:第一是不可以打人,因為民主就是用數人頭代替打破人頭!第二是相信討論,相信真理,任何事情談一談,不斷地改善,這樣心情就不會太緊張,慢慢會改變了。」

 

民主﹑自主﹑自由,聽起來似乎很清晰,很美好的概念,種籽剛成立的首兩年,卻引起一次又一次的退學風波。雅卿回憶述:「當年辦種籽時,我們二十多個家長走在一起,可是不知道要怎麼樣的學校。大家只知道對教育不滿,但要什麼?不知道,想法也不一樣。談了很久,談不出結論,那可不可以反方向思考——我們不要什麼?很快,半個小時就有結論:不要說謊的學校﹑不要打人的學校……

 

可是這和變成怎樣的學校是不同的,我們就用不同的方法,把六年級分成三個老師負責。一個外耳的老師負責低年級,他相信「引導學習」,把教材做好學生就乖乖學,可是小孩不覺得這樣好,就挑戰他的權威,他就很挫敗。我負責的高年級用「自主學習」的方式,那中間年級其實是兩位媽媽負責,就夾在中間。

 

一年半後,學苑決定讓學生自主學習,結果吵得很利害,有兩次幾近一半的家庭離開,焦點都在於孩子可不可以主動學習。

後來學苑請老師,代替家長教學。那次來了三百多人,聽了改革計劃,只剩下四位,他們今天都還在學校教。很多人都害怕改革,怕做不來。幾位教師自發成長,和小孩互動﹑做教材,自我探索,慢慢第三年種籽就穩定了,我就退下來了」

 

除了民主,雅卿另一堅信的是法治。四所理念學校:森林小學一直拒絕和政府對話,全人中學趁機大罵,雅歌小學無奈被排斥,就只有種籽學苑是建制內的實驗學校。

 

「種籽一開始就合法,是問教育部拿地方做實驗,學生都有學藉。我很理解有些學校想法不同……但我覺得台灣沒有那麼壞,沒有那麼絕望啊!至少要努力去找建制內的可能機會。

 

在建制內辦學的過程非常辛苦,很多人問就算要合法,為什麼不辦一所私校,找一隊人出錢?可是台灣成立新學校的機會比較少,需要的是改變舊學校,這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議題。

如果這實驗在建制外,人家更會說條件不同,不一樣嘛!對不對?所以要在體制內做,大家條件都一樣了。

 

種籽就是一個地方誠實地面對教育的想法﹑生命的態度﹑自己內在恐懼。辦校過程對參加的每一個人,都是內在的思考機會。」

不一樣的辦學理念和手法,自然也教出不一樣的畢業生,雅卿形容這些學生:「很清楚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他們守規則,但從來不放棄要改變規則,會透過一定的情序來進行。老師的反應都不錯。」迄今三十多個畢業生,只有兩個無法適應國立中學。

 

雅卿在九八年離開種籽,一個人去了台北市北政國民中學開設自主學習驗實,還同意不支薪。學校每年把三十名新生劃入實驗班,學校老師可自願參加計劃,目前有八老師和雅卿一起合作。

 

這班中學生和種籽的學生一樣,可以選課,但必修課有十二門,都是教育部規定中學生的。他們也一樣有生活會議﹑法庭時間,教師也會尊重其自主。

 

雅卿說成果很正面,學生開始搞不清什麼是自由,有點散慢,但三個月後就變得很好了,學習也上軌道了。實驗了一年,學校本身也開始鬆綁了,不再檢查頭髮,不用天天集會訓話。不過學校某些班別施行實驗計劃,有些不,一校兩制仍然存在不少困難。

 

採訪當天,北政學校的老師正和雅卿一起開研討會。梁美玉老師是香港人,在台灣教了很多年書:「我很不習慣台灣學校要打學生。我不打,學生就不唸我的課,沒辦法只好打。我用十五公分的尺,他們都笑,這怎麼會痛!你打我沒用的!那學生成績不好,校長同事就看不起你,很大壓力。我試過一科考了四次,就是要催谷學生的成績,這樣老師學生都折磨!

來到這兒才看到真真的老師。我參加了實驗計劃,可是也覺得困難。尊重學生,什麼是尊重?太抽象了。」

 

雅卿回應:「沒有人是完美的,但大家一起就攤分了!」

席上有位男士插口:「這群都是喜歡做夢﹑勇敢的老師。」原來這是雅卿的丈夫唐光華,他從德國回來後,非常支持妻子推行教改。「他是看不到我來看我的!」雅卿笑著說。

 

「有人可以教你ㄅ﹑ㄆ﹑ㄇ﹑ㄈ

有人可以教你加﹑減﹑乘﹑除

有人可以教告訴你怎麼辦騎腳踏車     

多練習就會

可是   沒有別人   能告訴你要喜歡什麼」

米瓦的小詩<沒有別人>

 

提供課程


必修課程:中國語文﹑數學。

選修課程:文學欣賞﹑古詩文﹑讀書會﹑生活寫作﹑電腦入門﹑故事﹑英語﹑自然﹑理化﹑哲學﹑動物﹑台灣史﹑動畫﹑美術﹑生命科學﹑表演﹑童玩﹑吉他﹑音樂﹑ 合唱﹑體育﹑籃球﹑野外求生﹑泰雅文化﹑木工﹑水電維修﹑烹飪家事﹑戲劇﹑農藝﹑手工藝﹑釣魚﹑電影欣賞﹑魔術﹑舞蹈﹑人啊!﹑閱讀等。

 

學期初舉行親師談話會,說明各個課目的內容和目標,孩子要學習選課,「衝堂」就要作出取捨。選課後有兩週試讀,可以隨時退選。

 

教學方法

教師有自主權去定教材和教學方法,但大前題是學生也有自主權,教師要盡量讓學生親身經驗和感覺,讓他自己學習﹑發揮。

 

評量成績

學生可自行挑選「檢測」課,每周一次或兩周一次,來課室拿取適合自己程度的測驗卷,測驗完畢後,由師生共同訂正錯誤部份。

 

上課時間

全日制,周一至周五上課,周末休息。

 

教師資歷

專科教師七名,師生比例一比七,泰雅族男教師一名。教師每周教學時數為15至20,包括5小時的導師時間。

 

「教師治校」:教師組成教師團治校,需輪流出任苑長,負責對外事務。

 

招生及學費

全校名額六十人,學費由家長每半年認捐一次,最低款額由家長會自訂。試過一個學期最平宜三萬五千台幣,最貴五萬台幣,目前是四萬台幣(約一萬港元)。

 

家長角色

家長要和學苑共同負擔教育工作,積極進行親師協同工作,加入成長團體,組織家長會。孩子的導師會負責每個月接觸家長一次。

 


引用  香港記者  陳曉蕾  10th Jun 2000

http://leilafeature.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08310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rle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