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00262.JPG  

經由家住頭城的好朋友美玲家庭協助參觀人文中小學.

她有三個孩子.人文成立時. 老大的年紀以超越了就學年齡. 老二. 三皆在人文就讀.目前一個國中. 一個國小.美玲說到. 在開放體制下的老二與老三. 其生活互動的性情與習性真的不一樣..較為獨立. 自主. 不喜好被叮嚀. 管束. 規範...

 

約略在下午休息時間過後. 原先我一直擔憂. 有人參訪會影響學生上課的意識攪擾. 美玲一直說沒關係. 一點都不會影響. 我納悶著. 這個問題自開始接觸人文的訊息以來我一直掛心. 類似我們這種三五人沒有記錄的是小個案. 人文在93-94有記錄之下的參訪記錄是每年五十多個團體. 要如何不影響學生是很難不憂心的.

 

美玲說見了之後就會了解. 果真百聞不如一見.

 

原來. “ 開放 “ 是體制外的基本精神. 而人文開放的不只是教務工作系統. 教學的呈現. 校務系統... 對於學校的環境. 教室班級的規劃. 學生活動. 課程安排.....都是開放的...

 

整個校區. 人來人往. 一個下午看不到傳統學校的“上課班級“. 也不知何時是上課? 何時是下課休息時間?  哪一個教室是幾年幾班? 這一班有幾個編制的固定學生?

學生選課. 課程進行. 活動參與...都是開放與彈性. 也沒有所謂有固定形態的上課教室. 難怪美玲說. 我也不知道我的孩子現在到底在哪裡上課?或是上什麼課程? 要去問. 要去找才會知道. (但!老師與學生是應清楚就位的)

 

混齡. 混合...將學校所有的軟體. 硬體做最充分的運用. 是餐廳也是教室. 是階梯穿堂也是教室.  是圖書館也是教室. 是走廊也是藝廊. 是遊戲間也是休息室. 是辦公室也是輔導室...整個學校很難區分與主流傳統學校一般的陳列與區隔. 

這是開放. 也是混合.  亂中有序

 

孩子的課程是變動的. 剛巧這個時段. 遇上了全國唯一的一個教育性的國際性活動. “ 與太空人對話 “ -- 美國太空梭衛星在繞經地球之時行經台灣上空. 而運用通訊器材與設定. 並經向美國太空總署NASA申請取得許可. 與太空人對話溝通的一個活動.

 

有校外的團體. 有媒體. 有相關的校內. 校外社團展示. 有各種太空與通訊科學作品呈現的攤位. 有及時影像與顯示器記載與呈現太空船的位置與對話內容. 有數十位學生登記排序著要每人一問題與太空人對話. 也有幼年級的小朋友來觀賞與體驗如此熱鬧非凡的活動感受. 在生命學習的過程中留下一個深刻的集體意識... 

 

在人文的網站與資訊中與直接參訪視大不一樣的. 真實的人地事物的互動與意識交流. 進到這個詞場所感受到非語言文字圖像的能量波動. 在肉身體之外更高階的觸動不親身經歷是無法光以文字言語感受的. 活生生的體驗才能成為有用與關鍵性的參考要素. 

 

這一次體驗. 也才真正理解到人文與慈心是完全不一樣的體制. 人文與慈心皆是幾十年來台灣在傳統 教育體制上的提升與改革. 但兩者的立意與出發點卻是大不相同(在教育系統理論定位上). 是無法陳列在一起相比較的. 

 

參訪之後確認. 楊文貴教授與辦學的教師們. 加上參與的家長們. 認真的. 用心的將這一個開放教育平台打造成. 主流中的模範. 也認真的一點一滴完成心中內在的教育願景. (好壞對錯非可評論). 人文的現今一切. 卻是真正她們心中所想的. 口中所說的. 雙手所作的趨於一致的實現. 

 

【這一部份慈心還有一段距離. 只因慈心教育系統的定位非現行辦學者親身原創所致. 且靈性目標位階高於一般. 現行世界上的涉及靈性教育的團體機構. 千百年來都尚未有積極的成效 (另文探索)】

 

六年有成. 對於孩子的學習成長環境. 尊重孩子的個別特質. 強化競爭力的養成. 變易與多樣社會的適應能力. 自佛光山基金會退出後. 是人文還在不斷努力的.

加油.  也祝福她們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rle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